目光再投向大兴国际机场。
到2010年底,协鑫硅片产能达到3.5GW,成为全球最大硅片生产商,成功将多晶硅价格暴跌的危机转化成下游硅片业务的机遇。硅料巨头的劫难与凭借天时地利人和赚得盆满钵满的中能硅业相比,2008年春季才开工建设、2009年9月5日才投产的赛维马洪硅料厂,显然来迟了一步。
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保利协鑫实现营收179.39亿港元、毛利38.94亿港元,归属于股东的利润为8.26亿港元。2008年,计划投资120亿元的六九硅业正式启动。2021年4月,新特能源母公司特变电工宣布,拟投资12.65亿元用于新特能源及多晶硅技改项目,完成后可让其多晶硅产量提高至10万吨/年。全球金融风暴导致多晶硅价格暴跌,朱共山向下游进行布局,2009年江苏协鑫成立,专门从事硅片业务。1968年从西华大学毕业后,与其他三兄弟从孵鸡、养鹌鹑开始创业,1991年,四兄弟在成都组建东方希望集团,刘永行任董事长。
2005年之前,因为起步晚、技术落后、缺少相关设备等诸多原因,Hemlock、瓦克、REC、MEMC、德山、三菱、住友等七大厂商几乎垄断了全球所有的多晶硅产能。凭借着彼时还在高位的多晶硅价格,徐家父子成功抢占了硅料市场。因此,《全球光伏》预计,印度未来的光伏装机量上升的趋势不变,2022年有望实现15GW新增。
COP 26结束后,澳大利亚政府的不作为受到了国内空前的抗议,联邦政府的新能源政策有可能会在2022年变得更积极一些。但近日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德国新政府联盟在未来计划中设定了新的可再生能源目标,新政府联盟决定将德国 2030 年的太阳能装机目标从 100 吉瓦提高到200 吉瓦。这意味着到2030年前的9年零3个月必须再部署 142 吉瓦的光伏容量,年均增长达到15.35GW。近日,标准普尔全球市场情报公司发布的一份新报告指出,随着能源转型的加剧,美国太阳能和风能装机容量将在 2022 年继续创纪录,太阳能将有 44 吉瓦、风能27 吉瓦。
如果以线性增长的趋势来预期,德国2022年可能会有10GW的新增装机量。1. 中国:目标70GW从中国的十四五发展规划来看,此前预测应该要实现年均70-80GW装机。
我们来分析全球光伏战国七雄的表现,以此预判一下2022年全球光伏市场的各种可能。2020年上述七国合计新增光伏94.8GW,占全球新增装机的70.16%。2020年韩国新增4.1GW光伏,预期2021年和2020年持平,2022年将增长到5.5GW左右。我们有理由相信,清洁能源将是印度政府的责任和承诺,也是印度政府的政绩和发展经济的手段。
年初各大机构预测,2021年的全球新增光伏发电将达到160GW,比2020年增长约20%,可能是历年来增加量最多的一次。前提是,硅料供应必须给力!。一直以来,澳大利亚都是全球光伏市场第二梯队的领头地区,2020年装了7GW。2020年行业预测美国将新增25GW太阳能发电,2021年上半年美国新增10.87GW太阳能发电。
从全球气候大会COP26的进程来看,印度的化石能源消费将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点,无论从能源转型和能源需求,还是产业链转移,或是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印度承受的减排、低碳压力一点不比中国少总出货量受到物流问题和阻塞导致销售收入确认延迟,物流成本较二季度进一步增加,组件价格创近一年新高。
就市场区域而言,中国市场需求旺盛,晶科能源三季度在中国市场的组件出货比例较二季度翻了一番。对于2021年全年,晶科能源估计总出货量(包括太阳能组件、电池和硅片)将在 22.8GW~24.3GW。
晶科能源二季度超过7GW新电池产能投产,三季度达到满产,三季度电池生产成本较二季度下降10%以上。值得重视的是,据晶科能源通报,在第三季度组件出货中,大尺寸组件产品占比近50%,而2021年上半年则不到20%。11月30日,晶科能源公布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第三季度,晶科能源季度出货量为4.993GW,其中组件出货量为4.671GW,电池和硅片为322MW,总出货量环比下降4%,同比下降2.4%;总收入为人民币85.7亿元(13.3 亿美元),环比增长 8.1%,同比下降 2.3%;净利润为人民币1.942 亿元(3,010 万美元),环比增长 193.2%,同比增长27.3倍。晶科能源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仙德表示:更高效的新电池产能的释放,显着降低了三季度的电池生产成本,部分抵消了多晶硅等高价的影响以及材料对生产成本的影响。从明年开始,安装需求将大幅增加。
对于2021年第四季度,晶科能源预计总出货量将在7.3GW~ 8.8GW,其中太阳能组件出货量将在7GW~8.5GW。但由于全球大部分地区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电价上涨、融资支持等利好政策,客户对高价组件接受程度较高。
产能方面,晶科能源预计,到2021年底,其单晶、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组件年产能将分别达到32.5GW、24GW(包括940MWN型电池)和45GW。此外,晶科能源高效N型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以25.4%的最高转换效率刷新世界纪录
从明年开始,安装需求将大幅增加。晶科能源二季度超过7GW新电池产能投产,三季度达到满产,三季度电池生产成本较二季度下降10%以上。
值得重视的是,据晶科能源通报,在第三季度组件出货中,大尺寸组件产品占比近50%,而2021年上半年则不到20%。第三季度,晶科能源季度出货量为4.993GW,其中组件出货量为4.671GW,电池和硅片为322MW,总出货量环比下降4%,同比下降2.4%;总收入为人民币85.7亿元(13.3 亿美元),环比增长 8.1%,同比下降 2.3%;净利润为人民币1.942 亿元(3,010 万美元),环比增长 193.2%,同比增长27.3倍。就市场区域而言,中国市场需求旺盛,晶科能源三季度在中国市场的组件出货比例较二季度翻了一番。对于2021年全年,晶科能源估计总出货量(包括太阳能组件、电池和硅片)将在 22.8GW~24.3GW。
产能方面,晶科能源预计,到2021年底,其单晶、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组件年产能将分别达到32.5GW、24GW(包括940MWN型电池)和45GW。但由于全球大部分地区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电价上涨、融资支持等利好政策,客户对高价组件接受程度较高。
总出货量受到物流问题和阻塞导致销售收入确认延迟,物流成本较二季度进一步增加,组件价格创近一年新高。11月30日,晶科能源公布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
晶科能源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仙德表示:更高效的新电池产能的释放,显着降低了三季度的电池生产成本,部分抵消了多晶硅等高价的影响以及材料对生产成本的影响。此外,晶科能源高效N型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以25.4%的最高转换效率刷新世界纪录。
对于2021年第四季度,晶科能源预计总出货量将在7.3GW~ 8.8GW,其中太阳能组件出货量将在7GW~8.5GW近日,SOLARZOOM记者独家获悉,异质结设备龙头迈为收到来自REC的HJT异质结整线电池设备订单,订单包含PECVD、PVD、丝网印刷等核心设备,用于REC位于新加坡的400MW异质结电池生产线。在未来2年,随着设备成本进一步下降,HJT异质结必将全面淘汰市场上的其他技术路线占据市场主流,明年将有更多行业外的新公司进入产业,后来者都会投异质结,然后必然带来供应链下降,那时就是HJT异质结全面爆发之时。来自REC的消息称,此次订单是基于公司长期的调研、测试和研究的结果。
在REC的未来HJT异质结版图中:电池中心在新加坡和印度,组件中心将在法国、美国、印度和新加坡。这位REC人员还告诉记者,不同于国内电站投资者对于组件选型的诸多考虑,在海外判断组件是否合适的唯一标准就是LCOE,尤其是在一些温度较高或者地形较为复杂的地区,比如北美、中东、日本甚至印度,都是HJT异质结产品偏好度较高的地域。
Rec 也筹备在 2023 年达到 15GW 的 HJT 产能,其中印度为 10GW,新加坡 5GW,REC在异质结技术上的决心无可置疑。据记者观察,近年来REC的诸多动作大都与HJT异质结相关,前文提到的REC人员也曾对记者强调REC只做异质结。
继 400MW 订单后,Rec 也向各大供应商发出 6GW 的招标邀请 (包括印度的 4GW + 新加坡的 1.8GW), 计划在 2022 年年底投产。自前期600MW异质结电池生产线的设备配型中,REC选定梅耶博格的PECVD、PVD以及迈为的丝网印刷之后,REC就开始接触并关注迈为,对迈为HJT整线设备经过了长期的严格测试和比较,我们把全部设备都重新测试,专门买硅片,不一定在他们(迈为)的设备上跑,也到他们的客户那里去跑,或者在他们工厂的设备上跑,经过大量的可靠性测试、效率测试之后,REC发现,(迈为的设备)在性能上达到甚至超过REC的预期,有REC人员表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